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电子合同法律依据)

来源:法大大发布时间:2022-09-19 15:04:01

在双方都认可的情况下,签署电子合同比纸质合同更好,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效率与风险控制能力上,与传统的签约形式相比,电子合同不仅节省了相关的人力物力,而且提高了效率。目前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电子合同是依法成立的,并且经可靠的数字签字后,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当事人要按约定履行合同。

电子合同实际上属于书面合同的一种:

《民法典》第496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合同生效的法律要件:

《民法典》第143条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电子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吗

电子合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九条规定:“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以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取查用的数据电文,视为书面形式。”

《民法典》明确了电子数据也是合同的合法有效的表现形式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十四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电子签名法》进一步指明了可靠的电子签名与传统的手写签字和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可靠的电子签名”需要具备专有性、唯一控制性、修改留痕性的特征。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可靠的电子签名”的特征中不仅围绕电子签名本身,还结合了数据电文的内容和形式,

也就意味着电子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与电子签名具有不可分割性,需要综合考量,认定其法律效力。

从上面的规定可以看出,电子签名的本质是数据,是信息,与墨迹或印泥形成的手写签名或印章有着本质区别,

只不过借助于计算机、手机等设备的帮助,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数据的可视化形式,而这种形式又类似于手写签名或印章。

电子印章,是指基于可信密码技术生成身份标识,以电子数据图形表现的印章,《国务院关于在线政务服务的若干规定》定义,

其实际上是电子签名的一种形式,它的可视化形式类似于我们用实体印章盖出的图样,是为了方便理解而使用的概念,与电子签名并没有实质区别。

另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电子商务当事人使用自动信息系统订立或者履行合同的行为对使用该系统的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在电子商务中推定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但是,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

《电子商务法》明确了电子合同对于使用系统订立电子合同的当事人具有法律效力。

对于电子合同,我国还出台了其他相关的法规及规章的规定,如在行政法规的层级上还有《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其对通过互联网向上网用户提供信息的服务活动进行了规范。

在部门规章的层级上,相关部委从不同角度对电子合同涉及的相关问题设定了不同的规范。

如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了《电子认证服务管理办法》。

对网络商品交易主体,商务部曾出台了《商务部关于网上交易的指导意见(暂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又出台了《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对网络信息安全保护,公安部、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联合发布了《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在司法解释层面,最高人民法院还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116条认可电子数据作为法定证据种类的合法地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订立电子劳动合同有关问题的函》文件明确“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采用电子形式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采用电子形式订立劳动合同,应当使用符合《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可视为书面形式的数据电文和可靠的电子签名。”

“用人单位应保证电子劳动合同的生成、传递、储存等满足电子签名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确保其完整、准确、不被篡改。”

“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和上述要求的电子劳动合同一经订立即具有法律效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按照电子劳动合同的约定,全面履行各自的义务。”

以上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司法解释的出台,为电子合同的规范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法律支撑,解决了困扰电子合同的效力问题、信息保护问题、诉讼证据效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