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来了,法大大“实槌”或成金融业“先手棋”

来源:法大大发布时间:2020-03-31 10:36:18

2001年3月29日,人类第一次在银河系边缘发现黑洞。

19年后的今天,疫情影响下的全球经济,似乎也陷入了“黑洞”。

“亚洲跌完、欧洲跌;欧洲跌完,美洲跌。真的受不了了,人们就像在一个金融黑洞里24小时周而复始地奔忙,看着10%的暴跌似乎已经麻木了,找不到感觉。” 《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钮文新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表述。

但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和稳定,正在复苏。餐饮业渐渐恢复堂食,商场里的人慢慢多了起来,入夜后街边的大排档小吃摊重新出动……种种迹象都表明,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更“清明”的未来,一切终将如常。

与此相随的,是在“非接触”之后,“新基建”成为全行业热词,其中也包括关乎国计民生的金融业。


1、金融业态“新基建”,需把握金融科技

事实上,新基建是个热词却不是个新词。这个概念来源于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提“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法由此产生,并迅速“走红”。

2019年时,“新基建”主要包括七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可以作为补充的是,区块链、大数据都是与新基建强关联的热词。

换句话说,新基建本来就是“日程”内的事。只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显然加速了它的发酵,直接推它向“C位”。

原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高坚在3月16日的《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挑战与机遇》直播演讲中表示,“金融科技的发展还有基础设施的建设,尤其是‘新基建’将是疫情之后我们面临的新机遇。“

高坚认为当前金融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主要是金融科技的发展。“这些年金融科技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大数据、云计算、AI、5G还有区块链技术正被广泛地应用。区块链技术最初是为比特币量身订做的,但是这个底层技术其实更适合金融,所以区块链技术可以与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等各个领域结合起来,推动金融科技和金融革命的发展。”

新网银行首席研究员、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针对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的“培育壮大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国内银行业可尝试构建“3+3+3”的“非接触银行”服务体系,其中一个“3”便是加快三项新技术的深度应用——区块链、物联网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VR/AR)。“区块链技术具有难以篡改、易于追溯等优势,可在身份信息管理、信任机制构建、小微企业信用信息链上化等发挥作用。”

 

2、区块链成金融科技先机,应重点关注存证领域应用

目前,腾讯、蚂蚁金服、百度等机构,都在近期加紧了区块链落地动作,且均在“区块链+金融”领域有所布局。

事实上,业内早有观点称,区块链已成为金融科技的底层技术。仅以银行业为例,区块链已在跨境支付、智能票据、银行结算方面产生典型应用案例,当然,也包括为这些典型应用提供底层技术支持的存证领域,比如第三方电子合同及区块链存证平台旗下的“实槌”可信电子合同平台,它也是法大大专为全行业互联网业务(包括互联网金融)打造“安全合规风控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基建、数字化、金融科技的内涵,异曲同工。以金融业典型代表银行业为例,在面对这股浪潮时,银行业所遭遇的挑战大体一致。

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潘光伟曾总结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有四大挑战:

·一是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传统银行仍存在战略不清晰、思维文化相对固化和组织机制不够适应等问题。

·二是在数据治理、业财融合、合规科技等方面仍存在短板。

·三是对金融科技潜在的风险重视不够。

·四是既懂银行业务,又懂科技的复合型人才储备相对不足。

其中第二、三点恰好是通过“实槌”这类产品服务可以补足的短板。在这里可以举个南平某银行的例子:

由于线上业务的爆发,原本线下签署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该银行业务快速更迭的需求,银行的数字化建设已迫在眉睫,但银行风控部门有着严格的合规要求:

·线上化业务数据敏感隐私,传输是否安全?

·电子签章是否拥有法律效力?

·电子证据法院是否可以采信?

这些顾虑都成为了银行引入电子合同,进行业务数字化转型的阻碍。

在采用了“实槌”可信电子证据平台的独有ENA主动取证专利技术后,南平某银行通过公证处清洁服务器,在线对目标系统的电子数据进行实时保全、存储与出证,记录电子数据从生成、传输到存储全过程,最终由公证处出具加盖公章的取证保全报告,文书效力为公证文书,法院可直接采信,且该报告由于系公证处出具,相较第三方电子合同平台自证更具采信力,一举解决了银行风控部门的担忧,且整个过程线上化、自动化,前端客户操作无感知。

同时,结合“实槌”中后端的类案系统及委外执行服务,该银行实现了互联网业务的快速争议处置。既保障了电子合同签署流程的合规有效,又解决了银行案件分散全国各地,法务出差成本高昂;诉讼周期长,没有高效处置通道的问题。

最直接的成效看这里:在一次批量的信用卡逾期纠纷案件中,由于法院对该银行全部经“实槌”公证的证据链直接采信、立案受理,最快在短短的18个工作日就获得判决结果,提升了3-6倍的诉讼效率,节省了包括律师费、公证费、鉴定费、差旅成本等在内的50%-95%的诉讼成本。

 

法大大“实槌”服务生态体系

△法大大“实槌”服务生态体系

 

“实槌”可信电子证据平台,是法大大契约安全合规风控方案的核心技术,可实现电子合同签署、存证、司法鉴定、争议纠纷在线处置等环节的全流程线上处理。

除银行外,“实槌”同样适用于融资租赁、助贷机构、小贷机构这类金融业态,甚至是中国房地产50强“时代中国”这样的房企, 所涉业务交易、HR流程、数据交互等场景。

 

法大大携手腾讯云助力湖北多家金融机构上线虚拟营业厅(媒体报道截图)

△ 法大大携手腾讯云助力湖北多家金融机构上线虚拟营业厅(媒体报道截图)

 

法大大助力新疆农信社“绿色”放贷(媒体报道截图)

△ 法大大助力新疆农信社“绿色”放贷(媒体报道截图)

 

3、政策强力驱动,数字化是解题内核

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五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通知》,要求金融机构加强线上服务,引导企业和居民通过线上方式办理金融业务。

2月15日,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银行业和保险业优化丰富“非接触式服务”渠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在家”金融服务。这是金融监管部门首次提及“非接触”式服务。

2月24日,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一级巡视员叶燕斐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监管部门对电子单证、电子影像、电子签章、电子数据的政府合规性、合法性要充分认同。

3月25日,中共司法部党组发布《关于加强公证行业党的领导 优化公证法律服务的意见》,再一次明确了“互联网+公证”及电子证据未来的趋势。

“非接触银行”服务需要金融科技引领,关键在于银行数字化能力

董希淼认为,“此次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公众观念和行为,‘排斥聚集’或将持续较长时间。由此催生的‘非接触银行’服务理念和需求,不会随着疫情平复而消失,反而可能进一步固化和深化。”

法大大法律事业部副总经理张霖表示,随着疫情平复,“非接触”的提法或许会逐渐冷却,但其背后隐藏的数字化、线上化、智能化内核却只会成为静水流深的必趋之势,而对“实槌”这类安全合规风控解决方案的尽快引入和部署,或许是银行等金融机构面对新基建课题“时间紧、任务重”的更优解。

本文为法大大原创,非商业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对未经许可擅自使用者,本公司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商业合作,请联系gaoq@fadada.com。